資本市場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載體,早在本輪國企改革起步之初就有所動作,重組上市、資產注入、引入戰投、讓渡控制權、員工持股等各類方案推陳出新。從近期的情況來看,改革的步伐正在提速,今年上半年,僅深市主板就有42家國有控股公司停牌籌劃重大事項,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做強做優
上半年,深市主板有12家國有控股公司披露重組方案,涉及金額895億元;28家披露再融資方案,融資金額720億元。從已披露的方案來看,股東資產注入為主流,且在重組的同時大多進行了配套融資。
第二類:推動混改戰略落地
上市公司在股權結構上天然就是混合所有制。但從經營情況看,股權結構分散、混合所有制程度較高的公司優勢更明顯,如格力電器。
實際操作中,還有部分公司打破地區限制,在集團層面進行混改。4月15日,金隅股份與唐山市國資委、冀東發展集團簽署協議,披露了金隅股份、冀東水泥、冀東裝備3家公司的整合框架。此后不久,金隅股份入股冀東集團,冀東水泥披露重組方案,將金隅股份及冀東發展集團的水泥及混凝土等相關業務注入上市公司。
第三類:供給側改革
今年以來,已有一大批傳統型、夕陽類的公司,通過資產注入或置換等方式,實現產業結構調整。4月20日,剛剛“披星戴帽”的*ST濟柴停牌籌劃重大重組,標的資產初步確定為實際控制人中石油旗下的昆侖信托、昆侖金融租賃。
在國企改革提質增效和供給側改革清理僵尸的大背景下,國資主動“讓殼”的模式也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深市主板已有嘉凱城、天山紡織、河池化工、*ST錢江、*ST東鉭等多家國企出讓控制權,并且國資大股東讓位基本都與上市公司重組緊密銜接。
國企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推出方案后終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作為寶鋼集團下屬公司,*ST韶鋼曾在今年4月拿出重組計劃,初步意向為出售公司全部鋼鐵業務資產、收購寶鋼集團下屬的金融業務資產。6月13日,公司表示相關金融資產剝離和重組程序復雜,各方無法在預計時間內完成相關資產的剝離,注入資產的審計、評估工作并推出相應的重組預案。經審慎研究,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組。
(編輯:陳婧瑩)
上一篇:銀行理財最嚴監管新規將出
© 200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合肥高新建設投資集團公司 版權所有0551-65326529